今年父亲节最热的话题是“父亲节的存在感为什么这么低?”
6月16日父亲节当天,话题#父亲节,一个连商家都懒得炒作的节日#冲上微博热搜。与上半年的情人节、妇女节、母亲节、儿童节等商业营销热点节日相比,父亲节的线上线下营销整体偏冷,精明的商家们用无声的默契宣布:父亲节消费力低,没赚头。
绕过中国家庭角色分工和性别性格的热议,让我们回归服装行业,谈论父亲节。
优衣库延续了采用日本大热动漫人物的营销方式
首先,我看到的是中老年男性服装品牌多样性的缺失。40岁以上的中年、老年男性是父亲节主要受众,而给这个年龄层的男性最难买的礼物大概是服装。如果让我给60岁的爸爸买礼物,我的首选也许是保健品、烟酒茶叶类、数码产品,服装几乎是不存在的选项。理由很简单,真的不知道该买什么牌子。
我在几个热点平台搜索“中老年男装品牌”推荐,搜索结果几乎仍是报喜鸟、九牧王、雅戈尔、比音勒芬、金利来、柒牌、七匹狼、利郎等知名商务男装品牌。对于我已经退休的爸爸来说,这类品牌确实太过商务正式,不符合他现在生活中的多数着装场景。当我打开抖音,尝试进入几个父亲节推送的直播间,却迟迟无法下单购买。因为我了解我爸爸的取向:衣服可以少,但是要有品质,而在他的认知中,有品质=大品牌。
吴镇宇与海澜之家联合发布的短片已获得1700万播放量
也许对品牌知名度的高追求,是中老年男性集体性的消费取向,也是这一消费人群牢牢挡住直播电商的第一道防火墙。中老年男装品牌多样性的缺失,是拉低中老年男装消费的关键所在。
如此看来,能够集齐“中老年休闲日常+高知名度+大众消费”这几大要素的男装品牌,也许只有海澜之家了。难怪网友辣评:“没有人比海澜之家更期待父亲节”。
另外,父亲节的情感营销也无法触及目标消费人群的底层需求。父亲节的主角是中老年男性,而商业营销的目标受众是他们的儿女,也就是当代最主流的年轻消费人群。很显然,父亲节的情感营销并没有触及目标消费人群的底层需求。
对比上半年其他节日的营销策略,妇女节、母亲节的商业营销,利用的是“共情”能力。女性意识的提升,女性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之间的转换,女性天然的相互共情能力,以及“她”经济带来的庞大消费力,使得商家不费吹灰之力实现节日消费的巨大提升。
儿童节、情人节等节日,商家则通过正话反话一起说的方式,全面覆盖了所有年轻消费人群。情人节,情侣可以过,单身更要放肆庆祝。儿童节,儿童可以过,大人更可以放任自己当一天孩子。于是,单身男女会在情人节送自己一件种草已久的礼物,大人排队领取“快乐儿童餐”的场景更是随处可见。儿童节、情人节的商业营销,利用的是“悦己”需求。
父亲节营销的困局正在于此,既不能引发广泛共情,也无法满足悦己需求。作为历年父亲节“营销状元”的海澜之家,今年的营销短片的主角选择了吴镇宇,吴镇宇在中老年男性心中是成熟硬汉形象,而在年轻消费人群中,更多是“爸爸去哪儿”里的严父形象。从海外市场看,日本优衣库在《朝日新闻》和《读卖新闻》两份报纸上刊登了一份父亲节广告,广告主角是《樱桃小丸子》《天才傻瓜》《我们这一家》三大日本国民级动漫中的“父亲”角色。
从这两个相对成功的父亲节营销案例看,其共性是找准了营销对象,锁定了年轻人群。而在父亲节营销中真正实现共情和悦己,也许是全世界品牌公关共同的难题吧!(中国纺联流通分会 胡晶)